近日,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公司入股由中科院微電子控股的北京科益虹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益虹源”)。這預示著,華為開始進軍光刻機領域。這將如何影響美國對中國的制裁?
世界各國布局半導體供應
世界各地的新聞網站都在圍繞當前的半導體短缺以及它如何影響汽車制造商、圖形芯片設計師甚至游戲市場的話題進行討論。但是,由于COVID-19導致的半導體短缺,使人們認識到半導體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在 COVID-19病毒流行之前,半導體技術對國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擁有高端芯片的國家就擁有更好的網絡攻防能力。然而,COVID-19病毒的大流行震驚了世界,許多行業被封鎖和停產,這產生了連鎖反應,嚴重影響了半導體行業。
當世界各地的經濟試圖恢復時, 由于半導體供應有限,他們遇到了重大問題。更糟糕的是,將半導體供應與庫存恢復到流行病毒之前的水平可能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因此,全世界都意識到半導體與燃料、食物和水一樣重要。 一個無法獲得半導體的國家,可能會像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國家那樣,國防能力嚴重受限。僅僅是在過去5年里阻止一個國家獲得半導體的行為就足以讓它們大幅倒退。
因此,世界各國都認識到控制半導體供應的重要性,現在正爭相建立自己的內部供應鏈。
華為投資光刻光源
近日,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公司入股由中科院微電子控股的北京科益虹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益虹源”)。
光刻是半導體芯片生產流程中最復雜、最關鍵的工藝步驟,耗時長、成本高。半導體芯片生產的難點和關鍵點在于將電路圖從掩模上轉移至硅片上,這一過程通過光刻來實現, 光刻的工藝水平直接決定芯片的制程水平和性能水平。芯片在生產中需要進行 20-30 次的光刻,耗時占到 IC 生產環節的 50%左右,占芯片生產成本的 1/3。
光刻的原理是在硅片表面覆蓋一層具有高度光敏感性光刻膠,再用光線(一般是紫外光、深紫外光、極紫外光)透過掩模照射在硅片表面,被光線照射到的光刻膠會發生反應。此后用特定溶劑洗去被照射/未被照射的光刻膠, 就實現了電路圖從掩模到硅片的轉移。光刻完成后對沒有光刻膠保護的硅片部分進行刻蝕,最后洗去剩余光刻膠, 就實現了半導體器件在硅片表面的構建過程。
華為已經可以使用光刻機,但它無法使用的是光源。由于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阻止華為獲得生產下一代納米設備所需的光源,華為現在正轉向控制自己的整個供應鏈。因此,華為對科益虹源的投資是為了嘗試確保光源技術的安全,使其能夠制造納米設備,同時不受美國制裁的影響。
芯片供應將如何影響美國的制裁?
美國為何對中國進行技術制裁可以理解,但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先進技術之外可能弊大于利。把中國這樣的大國排除在外,中國就有可能發展出自己獨立的方法和技術。這將會顛覆技術世界的秩序,可能會看到不同標準的興起,例如通信協議、CPU 架構和與美國不兼容的軟件系統。